“命瑞王领军前往燕北关,乃是太子所指,父皇所定。瑞王到燕北关,那便是携天子之令,等同钦差,见之如见父皇。父皇亲命之人受鲜卑人生命胁迫,燕北军以此为由,铁骑踏出燕北关,迎战鲜卑蛮子,难道不应该吗?还是太子觉得,瑞王哪怕伤重不治,死在燕北关,也无所谓?”
“你!”
“再有太子所说,燕北关效忠瑞王之言,恕臣弟无法苟同。”刘桐撩袍下跪,朝元武帝拱手道:“瑞王前往燕北关乃是奉父皇之命,燕北军看重的,是大魏朝廷对他们的信赖,他们是为父皇效忠,与瑞王何干?”
太子脸色铁青,指着刘桐咬牙切齿。
祁王和礼王相视一笑。
元武帝微叹了一口气,摆了摆手道:“罢了,将在外,军令有所不受,燕北战事已起,就等着这一仗先打完再说吧。若是胜了,再谈停战之事。”
元武帝觉得疲惫,看了寺人一眼,寺人机灵地喊道:“退朝!”
“吾皇万岁。”
元武帝去了后殿,众臣鱼贯而出,太子几步走到刘桐面前,一手抓住他的衣领。
太子急躁了。
刘桐面无表情:“太子,这是在宫内,你想要让御史参你一本,残害同胞之名吗?”
太子忍着巨大的怒气,终于是丢开了刘桐。
但即便如此,刘桐脖子上仍旧留下了一圈红色的勒痕。
“九弟,你是在挑战我吗?”太子冷森森地问刘桐道。
刘桐莞尔,摇头道:“太子多虑了,太子没瞧出来,我是在帮你吗?”
“帮我?呵。”太子目光阴鸷:“你当我糊涂不成?你是老五的人,帮我?”
刘桐颔首:“至少在这件事上,臣弟是在帮太子。”
刘桐捂住脖子咳了咳,方才继续说道:“太子不过是怕瑞王在燕北关不受你的控制,可瑞王遇袭伤重,对太子又有什么威胁?反而是太子,沉不住气,恐怕……就要让祁王礼王钻了空子啊。这京城对太子来说可不是铁桶一块,潜在的威胁多得是呢。”
刘桐躬身道:“臣弟言尽于此,太子多想想吧。”
刘桐转身告辞,直待出了宫进了府,方才卸下仍旧防备着的心。
常润之问及他发生了什么,他将对太子说的话讲给了她听。
常润之皱眉问道:“太子会信你的话吗?”
“不会。”刘桐干脆地摇头,灌了整杯茶,道:“但是,他会动摇,他会摇摆不定。一旦摇摆不定,他的决策就会受到影响。”
刘桐轻笑一声:“毕竟,他疑心重啊。五哥说,这就是他最大的弱点。”
第二百三十八章 拖着
元武帝在大殿上做的决定,有些置身事外的意思。
然而对刘桐来说,这却是他所喜闻乐见的。
殿中的决策对燕北战事并没有什么影响。
此后,朝廷也对燕北战事采取了观望态度——毕竟仍在交战,而大魏处于上风,大家的心态也较为平和。
秋季悄然而来。
刘景阳已经长大了许多,这会儿都能直了腰坐起来,偶尔兴致来了还能趴着爬几下。
就是爬不久,爬两步就要停下来歇会儿。
他爱上了趴着这样的动作,肉绒绒的小身子一旦趴着了,圆乎乎的脑袋就下意识地往后抬,一双蓝眼睛定定地看着周围的人,口涎滴落。
常润之最近都有些抱不动他了,这孩子别看小小一团,力气却不小,有时候伸手蹬腿儿的,也能对抱着他的人造成冲击。
这孩子天生性格便有些独|立,对自己娘亲也没有太大的依赖感,和愿意陪着他玩的父亲在一起时,更愿意使出浑身力气,类似于在和他父亲搏斗。
刘桐每每被小娃娃的小手击中脸,就会傻呵呵说,阳阳是他见过,最聪明的小宝宝了。
然后阳阳也就跟着笑。
常润之都不知道这父子俩的笑点在哪儿。
九皇子府难得清闲,瑞王妃也时常带了三个儿子来九皇子府玩。
每当这时候,刘桐便会带了阡儿陌儿去考校他们的功课,陪着他们练练骑马射箭。
年岁还小些的刘景隆则由瑞王妃和常润之带着,陪着他的小堂弟玩儿。
可能小孩儿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交流方式吧,小隆儿和阳阳倒是能玩在一起,哪怕阳阳只会时不时发出一个单音节,小隆儿也能与他交流顺畅,做主了大哥哥的架势,和小隆儿说得乐呵。
偶尔,瑞王妃也会与常润之抱怨两句,有关瑞王的事。
“来信说是伤好了,没什么大碍,也就只一两句淡淡提过,多的又不说了。”瑞王妃轻叹一声:“他出门机会不多,统共算起来,除了上次去兖州,也就是这一次了,两次出门在外都是报喜不报忧。”
常润之轻声道:“知道瑞王境况不错,大姐姐也可以安心了。瑞王写信回来报平安,总不能把事情都往令人惊吓的方向写吧?大姐姐瞧了不也安不下心来不是?左右等瑞王回京,他发生了什么,大姐姐都可以听瑞王亲口说。”
瑞王妃便一笑,问常润之:“你瞧着,这战事完了,王爷是不是就能回来了?能赶得及今年年关吗?”
常润之沉吟道:“阿桐也没有同我说这方面的事,不过我觉得,王爷应当不会就这么回来的。”
“怎么说?”瑞王妃看向她。
常润之左右瞧瞧,轻声凑近瑞王妃道:“大姐姐你想,燕北关的战事,每到冬季都让人如临大敌。这一次,鲜卑人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