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王已至弱冠之年,也该大婚了。”
梁宽,李斯,孔慎,陆准,百里奚五人,出了御园正往外而回,此刻,亦不知道是谁突然间提出了这般一个尖锐的问题来。
对于那东珠公主之姿色如何,他们今天也算是见识过了,如此女子,足以匹配于秦王矣。
而一直以来,因着朝中也没有什么有份量的大臣向李显提起过大婚,或者是选秀天下之事,对于李显的婚事也就一拖而再拖着。
何况,直到如今,李显身为秦王确一直都没有一个半个的子嗣,这对于这秦国中诸多大臣们来说,这是最为不妥的事情。
而此刻,这在场的五人中,就有四人乃是六部的尚书,而梁宽虽不是六部主事,但此刻亦是封了侯,在军中威望也是如日中天之时,说话上也是有些份量的。
而对于由他们五人提起此事来,自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“此事当还需要联系蒙恬,王翦,白起,萧谨四位将军,再由我等五人一起联名上奏于大王,择日而大婚。”老诚持重的梁宽此刻亦是接口道。
“此事,当如此。”边上,陆准,百里奚,李斯,孔慎皆点头附和。
他们五人中,除了孔慎之外,其余四人皆是新为秦王帐下臣者,对于秦人或者说是秦王庭上诸多大臣们来说,他们的名字还很陌生,这更谈不上什么威望可言了。
可是,对于白起,王翦,蒙恬他们来说,不论是朝外的百姓,亦或者是满朝野的诸多大臣们来说,这三人的名声,此刻都是如日中天般,是声威赫赫,在秦国里甚至于整个天下诸侯间,那都是属于名声远扬之辈。
由这三人再加上当朝四部尚书,再加上梁宽,萧谨他们一起联名上奏,这几乎已经包括于整个秦王庭里所有的高级文武大将,如此阵容,相信足矣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!
武穆五年秦三月末,由白起,王翦,蒙恬,李斯,梁宽,萧谨,陆准,百里奚,孔慎以及包括最早加入骁骑营而曾经追随于李显征战塞外包括黄泰,叶步,叶明,荀则,方悦等等数十位或军中大将,或朝中大臣,或被李显安于一州的刺史,林林总总足有近五十余人,同时联名上奏,请秦王选秀天下以充实宫中,并立蜀之东珠公主以为妃嫔。
当李显在收到这一份奏报之时,却是大为头疼不已。
按年龄来算,他今年才二十一岁,对于一个男人来说,二十一岁,甚至于连身体都还没有长开。
而那东珠公主却是更为可怜,如今才不过十五六,属正经的黄毛丫头,这等人物,又如何能母仪天下,为那正宫之主。
这些,都是属于李显的个人问题,李显自然是不能公之于众,可是摆在明面上的问题,自然就是有关于蜀国的问题。
蜀国如今还是蜀之开国太祖刘康以近六十之龄而霸着王位不肯下来,想来,如此一来,这蜀之太祖刘康怕也是活不过几年了,只待这刘康一死,蜀之新王继位,蜀国必然是有着另一翻气像的。
因为,据麻九的锦衣卫深入蜀地而打探回来的消息称,那蜀主之九子刘秀,却是为颇有雄心的人物,而蜀国中此刻亦是有大半以上的朝臣,亦都暗中站于这刘秀身后,支持着刘秀上位。
以刘秀之雄才,再加上国中诸大臣上下一心,以蜀地之民富殷实,和着蜀川之地利,至时李显再想要攻入蜀地,那就难矣。
而此刻,蜀国突然借助于李显功成名就的这一次机会,而送上一位公主,表面上是打着和亲的名义,借助于秦王大胜之时所生的骄傲之心以缓和秦国之兵锋,另一边却又加派大将,领重兵镇守阴平雄关,而静待蜀祖刘康倒下,由新主继位。
这就是蜀国为何要在这种关头中突然送这东珠公主来的原因。
那蜀之新主,他需要时间,需要一个等待蜀主刘康倒下的时间,只要这个时间一熬过了,那么,整个蜀地,将尽为这新主所得,蜀地,将固若汤金矣。
所以,他们很爽快的送出一位蜀地最优秀的公主,打着和亲的名义,示弱以麻痹于秦王及秦国诸臣。
只要秦王选择答应这一门和亲,接受了蜀国之示弱,而错过了这个进攻蜀地的最佳时机,那么,秦国想要再攻入蜀地,将难如登天矣。
朝堂之上,奏请秦王纳蜀之东珠公主以为妃嫔之言,却是从末有过的坚定,因为秦庭中包括六部尚书在内的所有最顶级的文武大臣,此刻都已经联名上奏了,而些不大不小的小官们,自然亦是跟着起哄起来,反正这种事情乃是好事儿,若事成了,秦王自然是少不了他们的好处,而若事有不成,他们亦不会有什么事儿,所谓法不责重,也就是如此了。
再说,请秦王纳蜀之东珠公主以大婚之事,这等事儿,本来就是好事,几乎是百分百成功的事情,他们自然是不会错过的。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!
“唉!!!你们啊。。。。怎可如此鲁莽行事,险些坏我大事矣。。”看着眼前这五人,李显轻叹了口气,轻是颇为叹息。
当然,这也不能怪他们,他们没有考虑到这些,自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。
梁宽,李斯,孔慎,陆准,百里奚五人,他们刚在朝堂之上联名上奏于秦王,请求着纳蜀之东珠公主以为妃嫔,只是当时李显却并没有答应,只是甩手而去了,此刻,又着人把他们五人招得来,开头来就这般一句话,这说的让他们在愣头愣脑间,一时间亦是抓不着头脑。
“唉。。你们啊。。。”轻声细语间,李显又把为何此时不能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