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读书 > 校园耽美 > 我在三国加个点 > 第六章 奕家堡

刘毅牵着马,同王弼一路闲聊,这老叟年纪虽大但是却很健谈,从闲谈中得知,奕姓是奕乡的大姓,奕乡也是由此得名,但是黄巾贼把奕家的坞堡攻破,躲在坞堡的奕家人被屠戮掳掠殆尽,只剩下那些随着其余乡民进城避难的偏远旁支,可以说,奕家已经被灭了。

也正是奕家已亡,所以何秩才让他进入奕家堡驻防,要不然也不可能随意占用这些地方上大户的坞堡。

在王弼口中,奕家是一个有时会照顾其余乡民的家族,有什么困难也会略为帮衬,因此,对于奕家被灭门,王弼表现的极为愤慨,当然,也有可能是因为他的不少弟子是奕家人的缘故。

“敢问将军,不知到了奕乡,将如何布置?是否有老朽协助之处?”王弼犹豫着又接了一句。“若是涉及机密,将军不必告知。”

你不问我,我也打算找个由头向你开口......

这句话问到了刘毅的心坎里,他回头看了看跟在队伍后面的奕乡乡民,问道:“在下只是一区区屯长,兵不过五率,当不得将军的称呼,以三老之见,若蛾贼再次来犯,能否守得住奕家堡,是否能做到保境安民,使其不受蛾贼所害?”

他不是谦虚,现在还不像之后的乱世,将军这个称号,还是很值钱的,秦汉时期的人,都有封侯拜将的情节,被封侯拜将,等于是走上了人生的巅峰。

这就是为什么到了三国时期,有分量的人,不论文武,都要弄个将军封号,搞个侯位,就是因为值钱,金贵!所以三国时期杂号将军一堆。

“将军见谅,老朽大胆说一句,应是不能,那奕家在奕家堡中亦有数百众,但仍为贼所破。”王弼回答的毫不犹豫,显然这个问题他是思考过的,甚至说,前面拉着他闲扯一气,就是为了给这个话题做铺垫。

“所以,确实有需要三老协助之处。”

刘毅看了眼那个支楞着耳朵的小丫头,徐徐说道:

“我拟在奕家筹建乡勇队,忙时务农,闲时操练,若有敌来犯,也不至于束手待毙,毕竟若是再次被赶到城里,田里的粮食被破坏,可能就有人要饿死了。”

“而且,若是小股敌人来劫掠,也不宜全乡避难,若三老认可此法,还望三老相助。”说完,他对着王弼就是一个长揖。

这个想法是他早就有了,借鉴的就是唐朝的府兵制以及明朝的卫所制。其实他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,毕竟他的官职在这,也发不起额外的军饷,想要扩充实力加上完成任务,只能用不要发饷的兵制。

而府兵制,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。

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,农隙训练,战时从军打仗。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,唐朝以前多为征兵制,职业兵很少,主要都是中央军以及边军,郡国兵的战斗力其实是堪忧的,当然,要比黄巾兵要强些。

到了三国的时候,基本上各路诸侯都开始注重训练职业兵,而现在,这种意识还不是很足,也就是那些精锐部队,比如西园校尉手下那些,才称得上是职业军人。

当然,刘毅现在用的是府兵制的缩水版,因为不强制要求自备军械马匹,这些东西,他已经有了些想法。

这个办法最大的难点,就是如何才能够让乡民接受,并且配合。

他目前只是个屯长,是没有资格制定政策的,没有办法强制实行,如果乡民不认可不接受,他也没辙,因此,在他的计划中,取得威望颇高的三老的支持尤为重要。

可以这么说,只要搞定了三老,这个事情就成了一大半。

以他自己的看法,他最大的优势,不是脑子的系统金手指,而是对历史的了解和两千年后的思维方式。

吕布的武力,不亚于他开了金手指,但是最后的结果,基本上大家都知道,所以说武力在这个世界只是一个重要的方面,想要走的稳必须武力与智商同步发展才行。

王弼听到他的言论之后,没有立刻答复,而是陷入了沉思,他只觉得周边的马蹄声,后面传来的喧嚣声,都变得安静了下来。

这法子倒是很有新意......光有训练,兵器甲胄从何而来......人数选择也应考虑恰当.......还是自愿为主,否则会变成恶政......

凝神思索良久,他才回答道:“此法颇有可行之处,不知将军打算如何施行?”

刘毅心中一喜,认为可行就好,就怕王弼是个固步自封的老顽固,不过在汉朝名士儒者还没讲究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变之类的,可是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,现在看来,王弼大方向上同意配合,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。

他从马背的褡裢内取出一卷竹简,将王弼请到路边,将其双手递给王弼,说道:“乡勇筹建之策以及其中细节章程,皆在此中,还请王老一观。”

因为职业的原因,他前世经常会写一些方案文书,对于如何把领导的一个思路转化为具体的施行措施算是基本功,这种事情在公务员考试都是必考项,占比分还很重。

至于为什么还是用的竹简,实在是因为蔡侯纸不堪用,此时距离蔡侯纸发明已经有了近百年,虽然朝廷也做了推广,但是写起来实在是不方便,动不动就糊成一团,所以大部分情况下还是用的竹简。

不过蔡侯纸可以用来如厕,比厕筹好用很多,那玩意用起来叫一个酸爽……

也幸亏虽然刘毅家境贫寒,但是母亲依然节衣缩食供他读书识字,前身字写


状态提示:第六章 奕家堡--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
http://www.520dus.com/txt/xiazai1876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