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爹这几天也不骂自己了,每天二两小酒咪着,日子惬意得很。倒是自家小子让人刮目相看,之前人家送来的样子,做了几天他嫌不够好看,自作主张给改了。被他发现了气得恨不得抽他——人家出了钱,就得按照主顾的要求做,啷个好瞎改呢?可是那边要得急,他也只好忐忑地把那几个篮子送过去了,那也是篮子不是?
结果让人大跌眼镜。杨家那个幺妹对禹小哥的改良版果篮十分满意。因为她也不是专业人士,只是根据记忆大致画的样子。想不到禹小哥很有灵性,他自个儿琢磨出来的比之前的样子还看多了。直接就把果篮从一个普通的篮子,上升到了工艺品的高度。
术业有专攻,禹小哥之前不爱做篾匠,不为别的,就是因为他爸古板得很。那么多年就死盯着做那么几样东西,连多一根蔑都不肯加!这种机械的、重复的劳动他一点兴趣都没有。但是平时没事,他却喜欢编编花篮、动物、摆件等,还总是被他爸骂不务正业。这次的大单子,他琢磨了一下就知道是做啥的了。他想啊,既然不为了耐用,那就怎么漂亮怎么编呗!
大着胆子改动了篮子的形状,本来被他爸骂的狗血淋头心里有点打退堂鼓了。谁知道晚上他却厚着脸皮问自己是怎么编的——人家说了,不拘形状,好看就行!这下他的积极性彻底被调动了,成天连吃饭的时候都再想着新花样。
关于这件事情,爷爷对他说,别管他爸的,他这辈子就是个工匠命。但是自己不一样,看来有希望成为匠师!爷爷老怀大慰,总算是后继有人哪!
工也好,匠也罢。禹小哥只知道,他喜欢现在的工作。对于爸妈说的媳妇本赚到了的满足,他是不屑于顾的。只要自己手艺好,将来要什么没有?
后来禹小哥果然靠着手艺赚得了一份不菲的家资,并且得到了“民间艺术大师”的称号。那个时候他每次都会想起这一百个果篮。如果没有这个机会,他永远也不可能把自己的特长释放出来,也不会对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的篾匠手艺感兴趣。等过了几年塑料制品上来了,价廉物美的塑料工具很快就彻底淘汰了篾匠。然后他也会和普通人一样,种地、劳作。一辈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。
如果杨小贝在这里,她一定会说,“这就是你以后的人生啊!”这位禹师傅(禹小哥)后来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,要不是有一回老妈非得要做个竹簸箕,因为老的已经旧的不能用了去找他,杨小贝才知道他原来是个篾匠。不过他也是禹家最后一个篾匠了,唯一的儿子读完大学就落户在读书的城市,结婚生子买房子,是不会回到这个小乡村了。
周品正他们被突如其来的“生意”砸下来,着实有点晕。他也是在外面跑了那么多年了,再也想不到就这么些水果、蔬菜的,就能够折腾出来这么大的动静。这就惊动了省经委、外事局、市分管农业的副市长,还有县里的周书记。要不是他没门路送到京里去,搞不好都要上达中央了!
乖乖!这个就有点玄幻了。最玄幻的是,他们还没有产品!这事情闹大了,政府反而要过来帮着善后。这不,正式给弄了个办公室,扯了电话线(省得还要宿舍传达室叫)。至于公司性质,大家捏着鼻子承认了集体所有制,私人承包的!乡政府也被拉过来背书。反正明年这些“高科技”农产品要在徐店推广种植,这是板上钉钉了。
本来还有一部分没有来得及送的蔬果,这回只好先给县里、市里还有省里的个单位送过去。周品正不高兴了,效果这么好,他还想着出去再送一圈,扩大战果呢!怎么就被你们拿去送礼?笑话,就因为你们私自接触重要部门,给各位官老爷们带来了多大的麻烦知道吗?看着自己的傻侄子一副不情愿的样子,周书记都气得肝疼!
杨小贝很认可周书记的看法,官面上的门道,他们这些不混体制的人不会懂。还是听叔叔的,该送哪里,怎么送都有讲究。正好也可以让叔叔去露个脸,对他也有好处。其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,这次能够炸出这么一大堆牛鬼蛇神出来。
本来嘛,新鲜优质的果蔬,耳目一新的包装,还有别出心裁的推销方式,这些在后世都是被玩烂掉的梗。但是换了一个时代,取得的效果的惊人的。这些品种看着不起眼,但是都是经过无数次杂交选种,培育出来的最好口感的产品。放在这个时代来说,“世界先进水平”完全是可以算的上的。在对的时间,对的地点,又有一次戏剧般的巧合,才变成了今天的这个局面。
第117章 改变
杨小贝做了决定,周品正自然没有不听的。经此一役,大家可以说对她是佩服得五体投地。以至于到了很久以后,都是独当一面大人物了,一旦有什么重要的决定,大家伙还是习惯性的问问小贝的意见。其实她哪里是什么商业天才?只不过眼光比别人提前了几十年而已。
这倒让周书记对杨小贝刮目相看了。在他的印象里,这个侄子那就是属驴的。牵着不走,打着倒退,谁的话也不好使。以前大哥的巴掌厉害他也小,才被管束了几年。现在可好,不管的嫂子还是自己,让他听话那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。可是这个小姑娘轻描淡写说了一句,他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