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读书 > 虐心耽美 > 昭昭大明 > 第一百一十五章 紧急军情

八月底时,潘长秋带了一干民事的下属过来,在王瑞的指导下,开始在高密胶州各地建立屯堡。

土地就是直接从这些地主官绅手上抢来的,屯堡的屯户,则是山东和辽东各地的流民。现在王大人给了大家一口饭吃,虽然日子苦了一点,但好歹生活有了一丝希望。

屯户加入屯堡第一年的吃食开销,完全是从王大人这里借支的。

只要承诺服兵役,参加浮山体系的农兵训练,借支的物资钱粮还可以减半支付。而且符合条件的人去参加农兵训练时,每天可以有油有肉的吃上三餐饭。

这农兵训练一个月有十五天,参加完两个月的完整训练,就可以领到半两银子的补助。

而且王大人后来把这农兵训练的时间安排得特别的巧妙,长时间的训练都尽可能安排在农闲时或是青黄不接时。

这样既训练了兵源,又不会影响到农活生产。穷屯户们也可以在日子难过时去混一混饭,为家里省下一些粮食。

特别是顺便还可以领到一点银两,弥补一下家用,全家老小也不至于饿饭。

当然,正是因为王瑞的一系列在大明士绅官员看来,完全是傻到了家的政策,日后给浮山湾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。

大明官员眼中无用的包袱,成了王瑞求之不得的工人来源、士兵来源。在浮山体系的严密组织之下,凝聚成为一股傲视天下的强横力量。

“到登莱浮山湾去!”王瑞领导下的登莱后来成了山东、河南、北直隶等北方数省大明流民乞丐的新去处,更成了辽东难民渡海而来时的首选。

到了九月中旬,浮山军不但彻底控制并恢复了高密胶州两县的秩序,还帮着潘长秋将数十个屯堡建立了起来,并且开始进行农田以及水利设施的改造,准备冬小麦和明年开春的生产。

王瑞看潘长秋把自己交代的事情办得极好,每天都跑去下面的屯堡指导视察,人也比之前黑瘦了一圈,要是离得远了见他,还以为是一个年轻农夫。

王瑞这个做上司的,也就开始逐步放下心来。

九月底时,王瑞终于将这闻香教作乱的事件处理下来。不过朝廷的反应却是有些冷淡,毕竟这事情就出在他王瑞防守的莱州府内。

虽然这些乱贼,杀了朝廷命官,还占了州县,但所幸有王参将及时将其扑灭,朝廷和登莱上下,也都放下心来。

还好,王瑞也没有指望着这次还能升官发财,能达成自己策划的目标,他就心满意足了。

十月十八日辰时,除了留下两个千总部由徐福统领驻扎在胶州和高密外,其余近一万大兵开始陆续踏上了返回浮山湾的路程。

拖延时间,避免去关宁的目标已经达到了,是该回去准备和建奴一战的大事了。

王瑞统领近万大军刚回到浮山湾不久,潘学忠也带着庞大的船队泛海而来。

这次他带来的船只不但更多,而且运来的物资,也完全超过了以前。总计价值三十万两的物资银粮,在浮山湾的军队仓库里,堆得如同青藏高原一般。

让王瑞这个大手笔的始作俑者,也为之心醉不已。

这巨商豪富的组织力量和动员力量,可是让王瑞这个后世见过了不少世面的老板和军官,也发自内心赞叹不已。

其实说到底,还是因为王瑞没有大规模海运的经历。其实大明的海运事业,海上力量曾经一度可以说是冠绝整个世界。

远的不说,就说这郑和下西洋,才过去了多少年?

明初时三宝太监郑和就率领两百多艘海船、二万七千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,至福州闽江口五虎门内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,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。

前后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,曾到达过爪哇、苏门答腊、苏禄、彭亨、真腊、古里、暹罗、榜葛剌、阿丹、天方、左法尔、忽鲁谟斯、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,目前已知最远曾到达东非、红海。

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、船只最多240多艘、海员最多、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,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,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。

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、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,如麦哲伦、哥伦布、达伽玛等人,堪称是“大航海时代”的先驱,是唯一的东方人,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。

更有说法称郑和最早发现美洲、澳洲、南极洲。

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,最为可信的说法是为了宣扬大明威德,一贯以丑化抹黑汉人和大明为能事的明史郑和传中也记载:“且欲耀兵异域,示中国富强”。

不过,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的强悍战力却不是虚的。

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极为庞大的船队,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,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。

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、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。

著名的国际学者,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,得出了这样的结论:“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,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,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,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。”

“二哥,你得马上回去!货品能带多少走,就带多少走,不要耽搁!我希望你十月下旬就能回来。特别是要给


状态提示:第一百一十五章 紧急军情--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
http://www.520dus.com/txt/xiazai1876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