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读书 > 虐心耽美 > 抗日之毒刺传说 > 第五百九十三章 天才狙击手

叭呴,叭呴,一声声步枪坂式子弹的爆响,显得那么微不足道,在机枪的怒吼中,在炮弹的爆炸中,在掷弹筒的射击声中,杜词完全成了隐身人的存在。

他使出了绝招。

趴窝地上射击谁不会?可是,就算他被鬼子自动忽略,也不会太久,鬼子会根据身边人倒毙发的姿势很快判断子弹飞来的方向的,所以,杜词并非一直趴着的。

开始趴着,射击了三枪,鬼子的迫击炮射手被一枪干掉了,子弹钻进他的眼睛,就算死不了也疼得昏过去!就算你小子耐疼的小强,那眼睛瞎了一只也不能准确瞄准了!

实际上,一枪过去,那小子就翻倒地上再也不动了。

对游击队威胁最大的是迫击炮,所以,杜词一直盯着迫击炮,第二个射手上去,刚搬着炮弹,还没有往炮筒里杵呢,杜词的子弹到了,一枪打到鬼子的胸膛上,还是偏左一点儿的位置,那不是心脏吗?

鬼子抱着炮弹一起砸地上了。

第三个家伙又被打死了。

接着,杜词翻滚,侧身趴着,好像中弹死了,其实,是在特殊射击。

右手抱着步枪的几乎枪管位置,左手在下面,这种姿势居然能瞄准射击,是谁也想不到的,就算鬼子看见了也不会相信吧?

对,就这样,杜词用左手射击和手动扳机,弹出弹壳,先后射击三枪,击毙两个鬼子。

第四个鬼子去迫击炮发射,被击中肚子,倒飞出去了,一个鬼子机枪射手被击中脑袋,猛地一摇脑袋,趴在机枪上不动了。

第三枪,不好意思,打偏了,因为他看到敌人的掷弹筒突然射击,榴弹呦一声飞起来,朝游击队,不,朝五姨太的那边飞过去,一紧张,草,打飞了。

杜词不敢看那边的情景,马上翻身趴下,咔一声弹出弹壳,瞅着鬼子掷弹筒射手的脑袋就搂,叭,那鬼子捂着脖子跌坐在地上。

叭叭叭,杜词精准点射,速度倒一般,可是,一枪一个,绝不失手,没多久,就打死了六个鬼子。

反正,杜词牢牢地盯住了鬼子的迫击炮和机枪,掷弹筒,凡是敢于接近的鬼子必然被点名,这样,鬼子的火力不行了。

部分鬼子被骑兵部队的侧翼动作吸引,必须警戒,实际上,和杜词步兵对射的鬼子只有三十人左右,被杜词一个人就打死打伤十一个,那还了得?

这边,杜词部队的机枪迅速压制了敌人,哒哒哒的点射,压得残余的鬼子抬不起头来,步兵射手趁机朝鬼子射击。

鬼子被压得只能举枪射击,连抬头观察的机会都没有了。

既然取得优势,杜词就转换了方向,朝鬼子左翼的警戒部队射击。

这些鬼子十几个,非常凶悍,一直追着骑兵射击,这不,先后有三匹战马被击中,骑兵从马背上摔下来了。

杜词的枪法,那是特种部队中也是盖帽的,岂能怕这些小鬼子?

现代狙击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提升了多少,就算不用现代狙击步枪和什么瞄准具,杜词也拥有绝对的实力!

距离500多米,视野里的鬼子变得非常小,如果使用高倍瞄准具的话,这是小意思,可是,肉眼观察,精确瞄准是很难的。

问题是杜词不难。天赋,你懂不啦?

恰好,鬼子在警戒的时候,是一条散兵线,但是,随着我军骑兵部队的移动,逐渐移动,很快就和杜词成为侧翼关系,杜词开始了猛烈射击。

一个令杜词都无法想象的事情发生了,穿越!

不,是穿透。

这个距离上,坂式子弹的翻滚性不强,对眼穿的可能性极大,这不,杜词一枪过去,发现没有倒下一个鬼子,但是,三个鬼子一起捂着肚子。

杜词看到这种情景,没有生气,继续射击,瞄准都省去了。反正鬼子的匍匐位置好像一条斜线一样对着他,他可以对着这条散兵线随便射击,命中率那是极高呀。

杜词和右翼骑兵相距400多米,和左翼稍后的步兵相距200多米,完全被鬼子忽略了。按说,警戒的鬼子是不受我军步兵部队威胁的,所以,鬼子大摇大摆地向日葵一样,随着我军骑兵的迂回绕道而改变姿态。

这是拿自己的命往杜词的手里送啊。

杜词射击了三枪,鬼子受伤的有六个!

杜词射击了六枪以后,十个左右的鬼子,揉起了胸脯,按住了肚子,还有两个捂着脑袋,瘫软在地上。

这种惊人的杀伤率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,谁让鬼子太麻痹大意了呢?

那边警戒的鬼子只有十几个,估计是一个步兵班,没受伤的还有几个?

鬼子也很狡猾,大面积受伤以后,赶紧趴下去,不敢随便出头露面射击了。一些乱草和土沟隐藏了他们。

隐藏就好,现在,我军的骑兵部队安全多了。

呦,又一颗迫击炮弹!

杜词火了,尼玛还有完没完啊。

杜词调转枪口,对准这边的鬼子,叭一枪,把那个骚包的鬼子炮手打倒。

鬼子炮兵翻滚了半天,才消停下来,蹬腿,伸懒腰,估计被打中了脑袋,要死了。

哒哒哒,哒哒哒,我军机枪继续扫射,虽然一会儿装弹的时候有所停顿,娴熟度不够,总体说起来还行吧。

又有俩鬼子挣扎起来去摸迫击炮,被机枪扫中了。

杜词点射了两下,打死两个,“冲啊,冲。”

杜词一面呼喊,一面朝鬼子阵地冲过去。

步兵一看杜词冲锋,除了机枪手外,


状态提示:第五百九十三章 天才狙击手--第1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
http://www.520dus.com/txt/xiazai1876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