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读书 > 虐心耽美 > 神医侦探 > 第一章:辩论会
光荣的行为。为了一己自私,让眼睁看着他人病伤延续,不及时救治,导致他人遭到更为严重的后果,良心何在?敢问你过意得去吗?……”

“正方发言还有30秒。”主持人提醒。

“谢谢。生命可贵,多少生命是因为耽误一分钟的救治而丧失。习武先习德,我觉得习医更应该先习德。所以我方认为医生不在岗时,遇突发情况,行医救人。乃天经地义之事!谢谢。”林飞宇接着说道,话罢坐下来也是满头大汗,毕竟这是第一言。给评委的印象必须好。第一言和最后陈词是非常重要的,就好像接力赛跑一样。实力最好的选手一般都放在第一棒和最后一棒。

“下面由请反方发言。”主持人把目光投向反方,并作出了请的手势。

朱天佑接过麦克风,“有一句经典的名言‘穿上白大褂我是x医生,脱下白大褂我是xxx。’为什么会出现这句话?因为赋予圣神光荣称号的是医生这个职业,而不是个人。医生职外行医,本来就违背职业规则,会受到法律谴责。医生也是人,有家人,有责任。成了伟大光荣的医生,却成了不孝不忠不义的孩子?伴侣?父母?救人是应该采取措施救人,而不是行医救人。突发事件当然不会给你选好地点突发,行医的过程需要的设备,工具。在外都不具备,很有可能给伤者带了更大创伤…谢谢”

双方辩言讲完,台下一片掌声。所有辩论题都一样,都是进退两难的抉择。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。辩论赛要的并不是结果,而是过程。从过程中了解到了什么,学习到了什么。这才是辩论赛的意义。

“双方队员表现都很好,那么现在由请反方三辩提问。”主持人继续维持着比赛。

马文琳顺声站了起来:“李芊火车临时助产,后婴儿被诊有羊水吸入性肺炎而被判15000元罚款和3年有期徒刑。这是值得的吗?”

“请正反一辩回答。”

“3年有期徒刑和15000元难道能买来两条人命吗?对于人命来说这一点惩罚根本可以忽略。这是道德高尚的表现,助人为乐。如果李芊不出手相助,后果将不可设想。轻者婴儿死亡,大人昏迷。重者婴儿死亡,大人因流血过多而亡,火车上的环境非常不好,对新生婴儿危害很大。没有医生在场,做清洁处理。母婴感染几率有多高?所以我认为稍微有一点良心和责任的医生都会毫不犹豫的助产。法官最后也问过当事人,当事人的回答是‘再给我一次机会,我依然毫不犹豫地帮助她。’请问对方,就此事而言,不行就救,母婴出事,你过意得去吗?”林飞宇解答并提问。

朱天佑瞬间站了起来:“主持人,我抗议。此问题关系道德绑架,不属于辩论范围。”

“抗议无效。本次辩论,辩得就是道德与法律。请反方回答问题。”主持人说。正方窃窃偷笑。这个问得问得太有水平了,能让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,但也是非常冒险的做法。万一被对方巧妙解答,评委的印象估计会特别高,评分也高。主持人开口了,朱天佑也只好坐下来。

冷场了十几秒,郭卫君站起来了,看来是想好了,“母亲知道自己是预产期还外出,坐火车。这也只能是她自作自受。俗话说‘自作孽。不可活。’如果我没有助产而使她不幸,抱歉。我只能感到惋惜和伤心,并会为她祈祷。并不会后悔。我没有穿上白大褂,我有家人。我得对家人负责。我更希望我一家人过得开心快乐。原谅我的自私。那么请问,依法治国的时代,作为医生,就可以不顾法律约束吗?”

过了几秒钟,赵学轩站起来了,“请对方辩友不要将概念混淆。法律治国必然是需要的,但道德也不可缺少。一切按照法律来行走,这个社会将是灰暗的。何况我国法律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,不够完善。法律漏洞和道德矛盾,冲突比比皆是。例如,法律并没有强制要求国民见到遇难者必须救人,但是民众行为规则却有要求救人的。如果对方还是拿a情况下的b结果来继续反驳我们的话,那么这个问题将毫无意义,这不是显得对方辩友牛头不对马嘴吗?”台下向起一片笑声,接着又是一片掌声。“我们从一开始就是说救人后,对大家受到的综合伤害都是最小的,而对方辩友总以另一结果来反驳,是不是‘纸糊的的太阳’偷天换日呢?”

这一连串的进攻差点让反方喘不过气来,但是朱天佑不愧是朱天佑。毕竟有多次甲级辩论的经验,马上就稳住了阵脚。“对方辩友以偏概全,用李芊例子来论证,实在是一叶障目,盲人摸象,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根本存在!为什么现在不再宣传赖宁救火事件?因为对当事人的代价来说实在是太大了。顾忌自身之余,可以施恩于他人,没有自保或者能控制场面的能力,为之做太多的事终是害了自己。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活,而不是为了什么称号光荣而断送了自己。这不仅对自身不好,宣传出去也不好。会有更多的人依葫芦画瓢,使类似赖宁,李芊这样适得其反的案例越来越多。面对这样的真知灼见,辩友还未能幡然醒悟,正好比雨过天晴却仍静坐茅庐听雨,不愿接受真理的光芒啊。在场各位都是有文化,有知识,有主见的人。真理如何不是显而易见吗?”

台下响起一片热烈掌声,朱天佑这着棋下得面。反客为主,顺赵学轩之意引入法律。另对方毫无招架之力。其思维之敏


状态提示:第一章:辩论会--第2页完,继续看下一页
回到顶部
http://www.520dus.com/txt/xiazai18763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