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。母亲是我们的故乡,是大自然、大地和海洋。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。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,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。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,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:即代表思想的世界,人所创造的法律、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。父亲是教育孩子,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。
同父亲作用紧密相关的是另一个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作用,随着私有制以及财产由一个儿子继承的现象出现,父亲就对那个将来要继承他财产的人特别感兴趣。父亲总是挑选他认为最合适的儿子当继承人,也就是与他最相像,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欢心的那个儿子。父爱是有条件的爱,父爱的原则是:“我爱你,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,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,因为你同我相像。”正如同无条件的母爱一样,有条件的父爱有其积极的一面,也有其消极的一面。消极的一面是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赢得,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,就会失去父爱。父爱的本质是:顺从是最大的道德,不顺从是最大的罪孽,不顺从者将会受到失去父爱的惩罚。父爱的积极一面也同样十分重要。因为父爱是有条件的,所以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这种爱。与母爱不同,父爱可以受我的控制和努力的支配。
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。婴儿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母亲的无条件的爱和关怀。在六岁左右孩子就需要父亲的权威和指引。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,而父亲的任务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。一个好母亲是不会阻止孩子成长和不会鼓励孩子求援的。母亲应该相信生活,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。她应该希望孩子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。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,应该是宽容的、耐心的,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。父爱应该使孩子对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产生越来越大的自信心,最后能使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,从而能够脱离父亲的权威。
一个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,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。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,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。母亲的良知对他说:“你的任何罪孽,任何罪恶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、你的幸福的祝福。”父亲的良知却说:“你做错了,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;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,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。”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,却在内心建立起这两个形象。同弗洛伊德的“超我”理论相反,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,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,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,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。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,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,尽管两者看上去互为矛盾。如果一个人只发展父亲的良知,那他会变得严厉和没有人性;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知,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断力的危险,就会阻碍自己和他人的发展。
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,最后达到综合,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。(引用完毕。)
end
我站在图书馆的落地窗前,眺望着窗外的春色,记忆又回到了11岁那年的初春。
那个时候的我,已经对小洁产生了厌恶感,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,可我就是觉得别扭,和她在一起特别别扭。她总是向我撒娇,她这一系列的幼稚举动让我觉得压力很大,因为我不是男生,我不是惜花的英俊美男,我是一个普通的小学女孩,她也是一个女孩,可是她却总是在我面前装可爱,她的生日比我还大,却总是在哪里冒充小女孩,我真的很无语。我们是同龄女生,为什么你总是撒娇的,我总是被你无条件使唤的?我又不是使唤丫头,你干嘛总是冲着我任性胡闹,你觉得自己很可爱是吗?可是我又不知道该如何对小洁说出自己的困惑,这点让我很苦恼。
有一天,她把豆浆洒到了我的校服上,她又像从前一样冲我抱歉地微微一笑,就什么都不管里拿出一张纸巾,把衣服上的豆浆擦了个干干净净,然后一言不发的继续吃饭。这个时候,小洁又把豆浆洒到了我的衣服上,然后一脸无辜地看着我坏笑里抽出一张纸巾,擦了个干干净净,然,理了理衣服,站起身来之后,拔腿走出了早餐部。
小洁看到我理都不理她就向外走,气得火冒三丈,她在我身后冲我大声喊着:“王晓,你这个可恶的家伙,怎么也不知道等我一下。”
我回过头来,笑着对她说:“大小姐,从今以后谁能受得了您,您找谁去,很抱歉,我已经受够了,拜拜!”说完这些以后,我别提多开心了,因为我终于可以摆脱这个烦人的女孩了。
“你到底怎么了,我犯什么错误了吗,你为什么生我的气啊,你能不能告诉我?”小洁不解地问道。
“为什么,明眼人都看见为什么了,你又不是瞎子,你会不知道,你不知道你刚才做什么了吗?”我反问她。
在我们邻桌吃早点的一个女孩子说:“我看见了,你故意把她的校服弄脏了,而且是两次。要是我的话,你敢把我的校服弄脏两次,我就在你脑袋上倒一碗豆浆。我还真是第一次看到这